主题 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民众,面对亲人的离世,总是十分为艰难的事情。在一个生死教育尚未普遍开展、人们对死亡的认知不充分的环境中,开口向他人谈论死亡,被认为是不吉利、尴尬的、为难的、甚至不合时宜的。哪怕面对自己至亲的人,有死亡困惑,也难以启齿,一谈到死亡,就可能出现畏难情绪,以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曾几一度,家庭是中国人重要的生死教育场所,父母长辈是晚辈生死教育的引路人,然而,由于生死教...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生态葬的概念在中国已经...
摘 要: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是一位有强烈终极关怀、对生死问题有系统哲学思考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力图用自己的生命践行自己思想的大儒。通过对唐君毅罹患癌症后的生命行状的梳理、分析和反思,可以了解一位儒者在死亡准备中的基本信念、态度和行为模式,也可以为遭遇现代医学情境导致的生死尴尬的当代人提供一份死亡准备的参照书。关键词:唐君毅 癌症 生命行状 死亡准备 生命意义唐君毅(1909年1月17日—19...
一、书评:《直视骄阳》欧文·亚隆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兼具哲理和趣味,《直视骄阳》也不例外,延续了亚隆一贯的风格。不过,它不像《当尼采哭泣》《叔本华的治疗》等治疗性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传达咨询理念;也不像《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有过多的学术语言和专业壁垒。这本书以高度个人化的视角,借助大量真实精彩的案例,明确将死亡带入心理治疗,同时不失哲理性,兼顾可读性,点到为止。尤其《死亡意识:我的回忆录》一章,读起来...
2023年2月25日上午9:00,《华人生死学》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顺利召开。会议由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理事长、《华人生死学》副主编雷爱民主持,《华人生死学》期刊运行团队及第一届青年编委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议程包括期刊愿景与学会发展、期刊对青年编委会的期待、青年编委的具体工作、期刊现状与编委会介绍、运营团队及编辑部挂牌情况、青年编委会负责人发言、新晋青年编委代表...
《华人生死学》2022年第1期DOI:10.12209/j.hx.22120113作者:《柳叶刀》死亡价值委员会(详细作者、译者、校对者等信息,请参照文末。)内容提要21世纪的临终故事充满了矛盾。许多人在医院受到过度治疗,本应陪伴他们最后一程的家庭和社区在生命末期反而被边缘化;与此同时却有更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死于本可预防的疾病,连基本止痛措施都无法获得。死亡与临终过程的不平衡与矛盾图景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