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  页 > 新闻中心
《华人生死学》期刊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全体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 : 2023-02-25

2023225日上午9:00,《华人生死学》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顺利召开。会议由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理事长、《华人生死学》副主编雷爱民主持,《华人生死学》期刊运行团队及第一届青年编委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议程包括期刊愿景与学会发展、期刊对青年编委会的期待、青年编委的具体工作、期刊现状与编委会介绍、运营团队及编辑部挂牌情况、青年编委会负责人发言、新晋青年编委代表发言及自由发言、小结等相关内容。

640.jpg

会上,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会长、《华人生死学》主编朱明霞对期刊愿景与学会发展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寄语:一方面,指出期刊的定位是创办学术性的国际刊物,以中文为主,欢迎英文投稿,后续期刊会实现由单语、半年刊向双语、季刊的转变,将期刊辐射范围扩大到东南亚甚至海外华人地区;另一方面,青年编委会提供了一个培养青年学者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希望在3-5年的成长期里,各位青年编委成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领域的实践者、研究者、教育者和推行者。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人生死学》副主编何仁富在对青年编委会的期待中指出,生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希望青年编委能够在自身研究基础上,确认新的学术方向,重构学术框架,在生死学领域寻找到支撑自己终身发展的方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华人生死学。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华人生死学》副主编王云岭介绍了青年编委在投稿、审稿、宣传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希望青年编委成为期刊的作者群和学术中坚力量,找到自己的学术目标,真正把期刊当做学术家园,用情怀把期刊办好。

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华人生死学》副主编张永超对期刊现状与编委会作了介绍,并指出期刊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提供自由表达的发表空间,希望更多青年编委参与学术探讨和期刊活动中。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华人生死学》副主编路桂军宣布学会和期刊任命书,任命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会员服务部部长兰霞萍博士为青年编委会主任委员,总负责青年编委会日常工作,任命王宁博士、宋莉娟博士、徐军博士为副主任委员,共同负责青年编委会的各项工作,并介绍了编辑部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挂牌情况,并提出不做表面上的生死学,而是要以华人生死学为背景,做实实在在的工作。

640.jpg

640.jpg640.jpg


会议合影

青年编委会主任委员兰霞萍博士提出今后会以学术活动和沙龙论坛等形式营造学术氛围,提供青年编委更多交流学习机会,并通过系列网络平台加大期刊宣传。新晋青年编委代表王宁博士用“三个身份”表达了自己与生死学的紧密联系,期望自己今后以青年编委的身份在学生群体、临床患者及编辑部中作出更多贡献。宋莉娟博士用“激动”和“兴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期待在生命与死亡的道路上与大家一同不断探索。徐军博士谈及加入青年编委原因是底层价值观与自身感受契合,希望加入编委会对自身理论实践研究有所启发,并明确会义不容辞完成相关工作。周雨欣博士指出在自身研究中发现社区和机构在大众生死学的发展中力度不够,此时因期刊“润物细无声”的吸引而加入,期待从不同角度了解生死学,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学习,帮助大众正确认识生死,推动生死学发展。在青年编委自由讨论中,魏圆源希望能够在期刊平台中有所成长,更加平静地面对死亡,并提出从孩童开始死亡教育,真正做到善生、善终、善别。李霖谈到,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面对生命脆弱与不易的无力,基层死亡难以启齿,死亡质量亟需提高,期望以生死学理论为支撑,发展具有地区性文化特色的生死学。宋敏表达了成为青年编委的荣幸和感谢,期望今后有机会得到更多交流和指导,也会尽己所能服务期刊工作。顾洋讲述了与生死学结缘的感动,在工作中感悟到家庭关系对死亡质量的重要性后,积极举办“谈生论死”的相关活动,将所见所学传播给更多人。

在会议小结中,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人生死学》副主编胡宜安对角色定位和责任问题作了进一步说明,指出青年编委具有编者和学者双重身份,编者是文章合作者和把关人,保证期刊质量,也是对生死学理论有见解和思考的学者,希望青年学者积极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在生死学领域有所成果和建树。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进行了网络大合影,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兰霞萍主任受托向各位青年编委发放了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电子聘书。(完)

孟春梅、雷爱民供稿

上一条:魏巍:过一种“品尝死亡”的生活

下一条:《柳叶刀》死亡价值委员会报告——让死亡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