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顺,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二级巡视员,主管北京市属22家医院人文医学、基础运行和安全管理以及工会工作。
尊敬的周院长、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郭莉萍教授的邀请,非常高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在金秋的北京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医学生的生死教育问题,这是一个事关医学生成长、事关医学人文建设长远性、基础性问题。我代表北京市医管中心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努力成为一名好医生,无论是对医学事业教育者,还是对每一名献身医学事业的医学生,都是孜孜以求的目标。什么是好医生、如何成长为好医生?我主管北京市属医院人文建设,真心希望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能成为百姓眼中的好医生。围绕这一主题,我也经常与各位院长、专家们探讨,成长为一名好医生,方式路径很多,但其最本质的品质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既是一种情怀的表达,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既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既要懂得去爱,更要有实施这种爱的能力,这也是医学生的责任。其实,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每天都在创造从生死边缘成功抢救患者的感人故事,这里固然有医疗技术的科学运用,但无一不是因对生命的尊重而创造的奇迹。
但同时应该看到,医疗技术的所限也让我们束手无策。此时此刻,医学生该如何面对患者、如何面对亲属、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生死两相安,这也是不容忽视的课题。
在人类自然科学体系中,以人作为实验和研究对象的大致只有医学。所以,我们从成为一名医学生那一刻开始,无论是医学生本身,还是引领我们成长的专家教授,都应把对生命的尊重贯穿于医学生学习教育的全过程,都应把对生命的尊贯穿于医学生学习成才全过程去教育,都应把对生命的尊重作为医学生职业操守去培养,都应把对生命的尊重作为终身修养去修炼。
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要从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死亡观做起。
对医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根本的在于,让医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价值,更加自觉地看待生命的尊严,更加牢固地树立救死扶伤的宗旨意识和大爱精神,最重要的是要以无“分别心”地去爱每一位病人、每一位患者,把医学的温度传递给每一位患者。
不可否认,医学生要比常人更多的面对死亡,我们同样恐惧死亡。但随着临床时间的增长,这种恐惧感可能会逐步减弱,有时也不得不把死亡作为临床治疗无奈结局去去接受去承担。在死亡面前,我们有时可能无法再像第一次面对患者死亡那样,悲伤都所悲,痛患者所痛。所以,医学生对生命与死亡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医疗行为的效果。尊重生命,就是要让医学生通过死亡观教育,更加深入地了解死亡、认识死亡,让我们一颗为患 者的初心永恒。
教育之为教育,关键在于唤醒。医学生的生死教育,旨在通过“唤醒”触发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好地践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我愿意团结带领北京市属22家医院,与在座专家教授共同努力,持续开展医学生乃至医务人员的生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将我们伟大的职业精神真正落到实处,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本文为徐长顺巡视员在2022年9月24日-25日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当代生死学研讨会:医学生的生死教育”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