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首  页 > 学会动态
王云岭:在胡军教授百日追思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 : 2022-11-29

尊敬的杨书澜老师,尊敬的各位师友:

与其他师友一样,三个多月前,听到胡军教授离世的消息时无比震惊。这种震惊大概是所有初闻这一消息的师友共同的感受。胡老师之前身体一直很好。我记得知道消息后我还微信截图向爱民求证。当得知消息属实时,无比痛心!虽然我没有机缘投身胡军老师门下,但是胡军老师对生死教育事业的关照,对后辈学人的关怀和扶持,令我感动,印象深刻。他对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的建立以及对《华人生死学》杂志的创立都给予了巨大支持。这是所有圈内学者不应忘记的。

记得大概是201610月份,我邮箱中收到了爱民博士的邮件。标题是《关于在中国大陆成立“华人死亡研究所”的倡议》。坦诚地讲,当时一度以为是骗子。但看到附件中的《第一届中国当代死亡问题研讨会暨“华人死亡研究所”筹建倡议会议邀请函》时,发现很专业,我就知道这是真的了。其实后来我才知道,爱民、永超两位老师试图整合国内生死教育学术力量,建立生死教育学术共同体的努力背后,正是胡军教授的关照和大力支持。后来,胡军教授几乎参加了每一届中国当代生死学研讨会,不但在背后出谋划策,还亲自到会发言、指导。可以说,华人生死学和生死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浸透着胡军老师的斑斑心血。

胡军老师以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方式离开,我想,或许很多人会为此纠结。或许大家很难想明白这种离世方式的意义是什么。我记得好像爱民老师就发出过这样的疑问。我也有过类似的疑问。然而,胡军老师是支持当代生死学研究的,我们完全可以以生死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现代科学的发展常常试图对传统文化作出各种去魅的努力。当然,有些领域是好的,比如正是通过这种去魅的努力,我们知道长生不老的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为此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能是徒劳。但在另一些领域,比如生死学领域,把人的生死企图完全还原为一件生物学事实,从医学或者生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生死的原因,这种做法似乎确实起到了去魅的作用,但同时也常常消解了生命与死亡的意义,令人感到空虚、无奈甚至荒谬。我以为,在生死学领域,并不是所有的去魅努力都是值得赞赏的。如对死亡的原因和人的命运的解释就是这样。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超出人力控制的,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掌控人的命运,更不用说掌控人的生死。人的命运(当然你也可以在哲学上把它解释为一种偶然性)在大多数时候就是这种超出人力控制的东西。人只能在很小的程度上把握自己的命运。而对人生死的把控则更是非人力所能为。所以,对于胡军老师的离开,与其看成一种个人的不慎或者意外,毋宁说,这就是一种个人的命运,而这种命运,或许根本上是被人力之外的东西所决定的。作为一位哲学教授,胡军老师以这种方式教给我们个人命运的不可预测和超自然性。

如果说,胡军教授的离开还有其他能教给我们的,我认为那就是生命的无常。作为生死学的推广者,我也曾经把这个道理告诉我的学生。然而我只能教条地、泛泛地把这个道理讲给学生听,而对于这个道理,我本人也并无亲身体验,也曾经怀疑说出这个道理的人或许就是一种无病呻吟的矫情。而胡军教授的离开教会我们认真反思这个几乎被当作教条的人生道理。今天,我们在这里追思胡军老师,其实也是我们反省自身、不断成长的机缘。我们都应思考“怎样活在当下,安身立命”这个人生主题,为我们今后的人生命运做好准备。

胡军老师于中国当代生死学的发展大有贡献,于华人生死学和生死教育学会的建立大有贡献,于《华人生死学》期刊的创办亦大有贡献!胡军老师千古!

 注:作者王云岭为胡军教授的朋友

上一条:路桂军:人生遗憾,在于没有认真活|《生命·成长》第三季(第一期)

下一条:“致敬胡军教授”百日追思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