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  页 > 新闻中心
“疾病与自杀:第二届中国当代自杀问题研究及预防”网络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 2022-09-13
 


  2022年9月11日,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当代自杀问题研究及预防研讨会:疾病与自杀”网络会议,本次会议得到北京袭明教育咨询工作室的会务与网络直播支持。来自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台北马偕纪念医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北师大哀伤心理援助部门、北京物资学院、上海缪可不言心理工作室、恩施州中心医院、佛山顺德社会工作联合会等全国各地的生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演讲、发言参会,社会各界贤达、相关从业者等3000多人次同步观看了本次研讨会直播。




上午八点五十分,会场主持人胡宜安教授宣布会议开幕,拉开了本次大会的帷幕。首先,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会长、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朱明霞教授致辞,欢迎大家莅临参会。致辞结束后,与会人员进行了线上合影,合影完毕,大会正式进入了主题演讲环节。

640.png

大会合影

首先,林绮云教授发表了题为《疾病与自杀危机干预》的演讲,从整体上介绍了自杀身亡学生的背景与问题,影响自杀的因素,东方特殊的抑郁症(身体化)/自杀类型(冲动型自杀),自杀三级危机与干预。方俊凯医生发表了题为《临终关怀中的自杀问题》的演讲,从医学统计数据介绍了台湾癌症病人死亡比率是普通人的两倍,分析人为什么要自杀,提出“失志症候群”的概念和核心症状,并从慢病的疾病告知与照护模式层面分析自杀,提出医疗是为了人而提供照护,安宁疗护要帮助患者联系过去和现在生存的意义并帮助患者和家人善别,以LED善终观点理解末期病人谈论善终时会触及的三大主题。

640.png

何仁富教授发表了题为《痛苦疾病下自杀是否合理?》的演讲,从儒家生命学与哲学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如何看待疾病自杀和如何看待疾病痛苦两大议题,在如何看待疾病自杀议题下包含自杀行为在哲学上的不合理性及疾病自杀在伦理上的不合理性两点探讨,在如何看待疾病痛苦议题下包含疾病的习气根源及生命力整合及痛苦的样貌及可能的生命价值两点探讨,提出“有望的痛苦”和“无望的痛苦”两个概念,安宁疗护对于人的无望的痛苦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忍受无望的痛苦也是有价值的,痛苦的积极意义在于打破生命的有限性。

640.png

雷爱民博士发表了题为《白杀预防与安乐死》的演讲,主要介绍了医助自杀与安乐死,安乐死的视阈与延伸,安乐死对自杀预防的前提及实践的否定与修改等三个议题,在安乐死相关的立法中,雷爱民主要介绍了《荷兰安乐死法案》中的法定条件明确规定可以实施安乐死的病人不一定是终末期病人,美国医助自杀的争议与合法化的进展,以及伴随安乐死法律出台带来的医生角色的变化等,指出了安乐死问题对自杀预防的冲击与影响,在原则上、定义上、边界上为自杀危机干预提出了新的议题在安乐死合法化的冲击之下,新的问题出现了,疾病与痛苦是否能够为一些人的自杀找到合适的理由,以及医生的职业伦理遭遇的新变化,并提出最后的拷问:在临终病房是否需要自杀预防?

640.png

上午的演讲结束后,进行了互动提问环节。



提问与互动环节:
问题一:何老师的哲学分析很细致,承认儒家是支持利他性自杀的,但是如果病人觉得特别痛苦,又觉得给周围人带来沉重的负担,也是利他性自杀吗?
何仁富教授回应:任何行为中都会有利己因素和利他因素,逃离因生活需要被照料、无尊严的状态,因为疾病痛苦带来的自杀选择,更多的是利己性自杀。
问题二:对于痛苦的价值,您提到无望的痛苦也具有积极的价值,如果终末期病人特别痛苦,到底有没有积极价值?
何仁富教授回应:所有的痛苦都有积极价值和消极价值,从儒家生命伦理理解,所有的痛苦都具有积极价值,那就是开拓生命,在无望的痛苦中看到积极价值,与死亡的升华是一个道理。
问题三:安乐死或生死教育,在国内发展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雷爱民博士回应:在民间其实很多人是希望安乐死实现的,但是一个是法律上的禁止,也就是意味着伦理上的不允许,所以到底怎么操作、怎么执行,还没有拎清楚;其次是生死教育问题,对于生死观念的理解和看法的触及还不够深入。
问题四:有预谋的自杀会有长期的准备;怎么理解冲动型自杀?
林绮云教授回应:西方的人文教育、心理教育比较扎根,出现情绪问题时,他们会有自我觉察,从小解决问题的模式不太一样;我们会比较注重集体、长辈、他人的看法,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不同的解决问题模式。


下午两点三十分,研讨会继续进行,山东大学王云岭教授主持了下午的演讲环节。首先、李霖医务社工师发表了题为《警惕抑郁,预防自杀》的演讲,介绍了流行病学统计的抑郁症群体数据,出现抑郁的原因如校园霸凌、学业压力、情感纠纷等,提出当下的面对抑郁症学生出现的工作难题:学生和家长对心理知识的缺乏、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不足,很少会求助专业的心理师,及当前面对此困境的主要工作进展。余淑妹医务社工师发表了题为《社会工作视角下芒人自杀的临床评估路径探索》的演讲,通过三个案例引入老人准备自杀前的情况,识别自杀的流行病学特征,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老人自杀评估,老人自杀的预防建议及出现自杀情况后如何处理。

640.png

640.png

陈俊华心理咨询师发表了题为《与来访者建立牢固的积极关系一焦点解决方法与预防自杀》的演讲,介绍了 焦点解决的自杀预防方法,应用于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强调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融洽的关系是关键的,以及关注非语言沟通;缪树红心理咨询师发表了题为《从家庭系统看孩子的身心症状与处理》的演讲,介绍了家庭系统理论的概念,心身症家庭的特征,孩子生病方程式,家庭治疗方法:生物反馈系统实验,针对性提出三个处方:自我分化、改变互动模式与沟通、去三角化。

20220913090717_31839.png

640.png

下午的演讲结束后,进行了互动提问环节。



提问与互动环节:

问题一:老人自杀的评估路径,四个个案里,老人的临床评估问题,会不会个案过少?

余淑妹社工师回应:本研究主要从文献里综述了流行病学的特征,关注了需要特别关注的自杀风险高的老人。

问题二:家长如何认识到孩子的心理问题?身心症的分享有没有相关的书?

缪树红心理咨询师回应:如果早期发现孩子更容易发脾气、更易激惹,就很值得关注了;初中或高中阶段,孩子的关系出现被排挤或冷暴力,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同伴关系是幸福与痛苦的来源;聊天的时候如果发现认知比较偏激,例如表达出:“我可真没用。”要让父母确认他的价值、他的重要性,给予支持和陪伴;行为层面,如果突然很依恋,也需要特别关注。比较推荐孟馥的《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从家庭的生命周期到人的人生发展八个阶段,书里有很多案例,展现了很普遍的问题,大家可以读一读。

问题三:关系和内容在青春期是一种自我身份的确认和交接?

缪树红心理咨询师回应: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给予边界和尊重,同时会遇到很多困惑,遇到情绪和困惑的时候,需要一个陪伴者能理解他、认可他。



在大会的最后,雷爱民博士进行了闭幕总结:

疾病是自杀的诱因之一,尤其在当下新冠疫情的环境背景下,带给每个人的诸多的压力和不利的影响,更需要我们迫切关注疾病与自杀问题,及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希望本次通过网络研讨会能让更多人关注到自杀,开启对自杀议题的探讨!

此外,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的宗旨是生死教育的研究和生死教育的推广,对自杀人群伸出援手,就是在关怀每一生命。

2022年“九月生命关怀月”系列活动开始了,九月十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本次研讨会就是相应的活动之一。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很需要被关注,尤其是年轻的学生群体,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九月入学季,呼吁全社会关注学生的自杀问题。期待未来每一年的自杀预防日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自杀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杀,真正防止自杀悲剧的发生

观看回放,扫下方二维码:

640.png


上一条:胡宜安《抑郁:生命困顿——大学生自杀风险的自我认知与预防》讲座

下一条:岳鹏:首都医科大学开设“死亡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