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7日,由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主办的第二届清华中元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本届论坛有幸邀请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广州大学,山东大学,江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和医院数十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死亡叙事与死亡范式,向死而生的积极心理学,生死教育,善终文化等核心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贡献了新的思考和新的智慧,赋予传统文化节日以新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克霞教授为本届清华中元论坛至开幕词。王克霞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中元节,作为追怀先人的传统文化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今年的清华中元论坛之所以选择在立秋的日子召开,其实代表了我们殷切的期望——我们希望第二届清华中元论坛能够继承第一届论坛的好的经验,能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一种新的视野,能够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安宁疗护体系和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刘谦教授以《离世范式演进与中国安宁疗护动力》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刘谦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离世作为重要的人生事件,根植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土壤,如果将这一议题置于社会历史语境下,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经历了与死亡的不同关系,这些关系表现为不同的离世范式:共处,遮蔽与复活。对安宁疗护的支持者而言,人生如何谢幕,在生命叙事中得到凝视与复活。这一点正是中国安宁疗护的动力之所在。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景军教授以《死亡叙事研究的意义》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景军教授在演讲中指出,通过对死亡叙事的研究,我们对临终决定权条例和现代意义的尊严死有了新的思考和反思,尊严死是自我与他者互动的结果,我们需要以关系自我的理念倡导临终医事的协商选择。这一点是死亡叙事研究的意义所在。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胡宜安教授以《推进生死教育,提升生死素养》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胡宜安教授在发言中详细阐述了生死素养与生死能力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全面的,全程的和全员的生死教育是提升全民生死素养和生死能力的不二法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生死一体的生命观,生死互观的思维观,生死两安的价值观,生死转换的信仰观和哀乐两宜的情感观。
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何仁富教授以《儒家善终文化的当代启示》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何仁富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生与死是谁都不能回避的大问题,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坦诚的认为个体生命不能永生,通过入世来超越死亡和有限,儒家的生生,心性,仁人,亲亲的观点很好的诠释了现代意义的善终理念,即承认死亡是生命的必然部分和环节;人生的根本在于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而不是自然肉体生命的保存;只有充分实现自己生命责任而无所遗憾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终;丧葬礼仪是对死者生命价值的肯定,是告别也是连接。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黄晓丹以《让向死的蝴蝶扇起生命飓风——中国诗歌中的“由死观生”》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黄晓丹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古代诗歌很好的反映了古人对生死问题的哲思,可以概括为“以现世荣名为伪,以生命自洽为真;以肉体长存为伪,以当下体验为真”。事实上,每个人对死亡的观想及作出的反应都是塑造自我的源动力,在切实经历死亡的临近又走远,在情绪上真正体会过恐惧、悔恨和感恩,并据此对生命事件进行重新排序时,我们才恍然发现,在向死的蝴蝶造访的时刻,我们忽然变得真实,勇敢,热烈,生命的飓风由此掀起。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教授以《中元之论,安宁之需》为题进行了主题汇报。路桂军教授在汇报中指出,中元节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节日体现了古人朴素的鬼神信仰,其真实的反映出古人对生与死的本真思考,对形与神的天然求索,对善与恶的因果伦理及舍与离的仁义道德的思辨。这种思考与求索恰好契合了人们面对死亡时的体验和态度,是现代安宁疗护实践的文化根基。我们理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创新,让生命末期的时光成为生命完善的机遇。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的孙树仁教授以《殡葬与生命文化》为题进行了演讲。孙树仁教授在演讲中指出,殡葬的本质属性是生命文化,即通过服务生命死亡而服务生命的生与死。这种观点将有助于提升生命死亡和殡葬服务的品质,也将最大的程度的确保人类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死亡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中国第一位尝试攀登珠峰的残疾人夏伯渝老师以《为理想而奋斗》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夏伯渝老师在演讲中,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及登山体验,强调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人应该为理想奋斗终生,不管成败,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我们永远都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永不停歇。
来自于英国的心理治疗师茱莉亚-塞缪尔以《悲伤的力量》为题进行了视频发言。茱莉亚在视频发言中指出,悲伤是痛苦的,我们如何在悲伤的痛苦中支持自己并获得支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如何走出悲伤。而哀悼的任务是面对死亡的现实,接受你的生命总他/她将不再存在的事实,但是,你对他们的感觉,你对他们的爱永不消逝,且永远延续。因此,在悲伤中的第一要务永远不是忘记和越过,而是彼此联结,用心铭记和前进。
除主题演讲外,本届论坛还有幸邀请了尚书老师,首都医科大学李义庭教授,山东大学王云岭教授,泰康健投温琳琳经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与健康医学部部长王仲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孙晓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刘鑫教授,国家一级演员闫学晶老师在本届论坛的圆桌论坛环节围绕善终,安乐死,生命伦理,安宁疗护的情理,法理与医理等核心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届论坛由北京广播电视台芳华老师及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田川友情主持。得到了福建省爱和生命关怀公益协会大力支持,同期在线观看人数突破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