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娅:彭小华连着翻译了《最好的告别》等三本书,为中国人提供了审视死亡、审视临终选择的新视角。现在,她终于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对死亡的思考写了出来。本书既有国际视野,也有中国经验,既有文化观察与反思,还有很具体的操作“指南”。(知名生死教育专家)雷爱民:对死亡的认知、反思和贯通是人安身立命之基础。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博采众长的生死学理念、长期的研究积累,成就了这本佳作。本书让死亡启蒙、生死教育、...
郑晓江,1957年6月生,江西万载人,专门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尤擅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专家,江西省教学名师。现任江西师范大学江右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已出版专著:《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中国人生精神》、《中国死亡智慧》、《中国生命学》、《生死学》...
作者:袁钟,医学博士,主攻专业为中国医学史(医学与哲学研究方向),自1991年起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就职,现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编审。卫生部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与哲学》杂志副主编等。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医学史、医学与哲学、中西医比较、健康科普、医学与人文等,发表过大量医学人文方面的学术论文。他强调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医务工作者,推动医...
在过去的2022年里,华人生死学领域有三件事值得记忆。一是在5月份,“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在澳门举行了成立大会,我们终于有了属于华人的生死学学术共同体;二是9月份在北京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第七届“中国当代生死学研讨会”,在严格的疫情管控背景下实属不易;三是学会工作紧锣密鼓,自6月份起开始了会刊《华人生死学》的创建工作,并如期在2022年12月份创刊,首期创刊号刊发文章12篇。这三...
“国内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死亡人口是1014万,平均每天有27000多人从此走向了生命的归途。那他们生命尽头的医疗现状是什么样呢?往往是局促不安的。而去年这1000多万的死亡人口中,得到安宁照顾、能走向善终的只有不到0.7%,这个数据急需改观。”12月27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健康承办的凤凰网2022国际大健康峰会线上举办。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路桂...
16年前,山东大学医学院开设了一门讨论死亡的新课程。课堂上,老师和年轻医学生交流的话题是“认识、理解生命和死亡”。大家从最初的忐忑、试探,到如今变得坦然、坚定。时下,这门课成了全校爆款课程,并引发了更多思考和探索。在山东省济南市第二殡仪馆告别厅参加体验教学活动后,一名医学生为逝者系黄丝带祈福。修改课程名称新课程的设立,缘于2006年频繁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这一年,有媒体在年终盘点时,将其称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