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死亡:姥爷和姥姥的故事

分享到:
点击次数:266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15日20:30:28 打印此页 关闭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可能不去想爱情。如果有人问我向往什么样的爱情,我会向他讲述姥爷和姥姥的故事,而这故事开始于姥姥的死亡。

姥姥走了。这个消息是我爸告诉我的,那天我在学校。四十二天后我回到家,去给姥姥上坟,第一次见到失去姥姥后的姥爷,也是在那之后从妈妈的复述中一点点地了解了他们两人的故事。心理学中有一个霍尔姆斯生活事件压力量表,专门用来评定各种生活变故所带来的相应心理压力程度,其中排名最高的是丧偶。在上坟那天见到姥爷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事实上,无论在姥姥生前还是死后,他在我面前表现的一直都很平静,一如既往的寡言寡语,而只在我妈妈面前时,他才会自如地卸下“伪装”,流露出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因此,我几乎是从妈妈口中得知的一切。

姥姥生前身体一直不好,有段时间反复住院,身体的病痛肯定会影响她的心理状态,何况这还是死神到来的前奏。所以那段时间她会对每一个来探望她的人说自己快要不行了,这种反复像是一种以假乱真的策略:说的越多,死神越有可能误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生者便借此逃过一劫。“别看恁爹现在身体比我好,等哪一天我死了,他不知道能不能撑过一年”,这是姥姥在病房里对妈妈说的,妈妈又告诉了我。听到后我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姥爷坐在椅子上,靠着墙,翘着二郎腿,温顺地听着我姥姥说话的画面。他的沉默代表赞同,这是他们两个的心照不宣。

身体不错的姥爷还是病了,但这也是他的一个小愿望。姥姥生病住院的时候,子女孙辈都围绕在她身边,他吃醋了,也想生病,这下得偿所愿。姥姥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像姥爷陪在她身边那样来伴他,而姥爷也不想她来。那天我在现场。姥爷因为生病失去了语言功能,不能说话,妈妈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用作他与外界沟通的工具。姥姥来电话,说她不放心,要来医院。一直比较平静的姥爷听到这话激动起来,奈何口齿不清,没人能明白他发出的声音。妈妈赶紧拿出枕头下面的工具,姥爷像画画一样在纸上表达起来,然后慌张地递给他的私人翻译,让她赶快翻译给我们,其实主要是姥姥。“写的这是啥呀爹,额…额…,别---来”,妈妈果然不负他望。原来,身在医院的人也在担心那位在家的人,不想让她大老远跑一趟。这CP,我嗑了!

姥姥突然走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据妈妈转述,姥姥走的那一天晚上,她匆匆赶过去,准备开始料理后事。正是在那时,姥爷说出了他与姥姥的约定,这约定让我心里一惊。我想象着姥姥生前的某天晚上,姥爷郑重其事地对她承诺:等你走了,先不下葬,还在这个房间里陪我三天,就躺在这个床上。姥姥对这个承诺会作何反应?会不会立马应声:你傻不傻,哪有人这样,其实心里乐开了花。我想,这个承诺定会像一束阳光,驱散开笼罩在一个将死之人头顶的阴霾;那一刻,孤独随之知趣地退下。

“那后来姥姥有没有在房间里待三天”,我急于知道后续发展。

“当然没有啦,要是家里来个人,还不吓人家一跳”,妈妈说。她才是左右这个承诺能否实现的关键人物。

唉,遗憾呐,但姥姥不会怪他…

不久前,我梦见姥姥了,这是她去世后我第一次梦见她,姥爷却没有这样的幸运。过年去舅舅家做客,大人们张罗饭菜,忙忙碌碌,姥爷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酒足饭饱后,我去睡觉,妈妈跟姥爷消失。那天回到家,我问妈妈她去做什么了。 

“去后院收拾恁姥姥的遗物,恁姥爷还哭了,跟小孩似的,还说‘满脑子都是她’。”

“我姥爷哭了,我还没见过他哭呢。”

“我把摆在客厅里的遗照翻下来扣在桌子上,别一进门就看见,能不伤心吗,哎,恁姥爷又翻上去。”

“照片就放在那里呗,这样感觉人一直都在呢。”

“恁姥爷问我有没有梦见过她,我说没有,他可怜巴巴地说‘都不知道托个梦吗’。我安慰他不托梦证明在那边过得很好。”

“……。”

姥爷,她给我托梦了。

第二次去上坟烧纸,那次我突然感觉到姥姥就在身边,她的痕迹在走后渗透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烧完纸赶着回家,临走前经过厨房,我闻见了炖肉的香味,接着又看见客厅桌子上有一锅煮好的黄米粽子,姥爷非要我们带走一些。晚上,我看到家里的餐桌上有一盘金灿灿的米粽。

“我姥爷咋这么厉害,这都会做。”

“都是你姥姥教的啊,做饭,洗衣服,种菜,都教会了。”

那这粽子究竟是谁煮的,姥爷还是姥姥?姥姥在天上一定很欣慰吧,我们还能继续尝到她的手艺,他都记着呢。

这就是我心之所向,一种可以克服死亡恐惧的爱情。


上一条:2023年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共识 下一条:第七期“谈生论死”生命文化沙龙成功举办